QRLHUB

最新量子新闻与量子计算发展 2025

突破性量子新闻、量子发展突破和量子抗性区块链更新。追踪量子计算发展如何威胁加密货币,并发现量子安全解决方案。

最后更新: 2025年11月16日

突发新闻:2025年11月量子计算重大突破

时间线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2025年11月的多项独立突破正在加速量子计算对加密货币的威胁。专家此前估计,到2030-2032年,密码学相关量子计算机出现的概率为20-33%,但这些最新进展很可能将这一时间线进一步提前。

哈佛/MIT/QuEra展示448原子容错量子架构

发表于《自然》杂志,来自哈佛、MIT和QuEra Computing的研究人员展示了首个完整的、概念上可扩展的容错量子计算架构,使用448个中性铷原子。该系统实现了2.14倍低于阈值的纠错性能,证明随着量子比特数量增加,错误反而减少。这是一个关键里程碑,逆转了数十年来的挑战。该架构结合了表面码、量子隐形传态、晶格手术和电路中量子比特重用,实现了具有数十个逻辑量子比特和数百个逻辑操作的深度量子电路。资深作者Mikhail Lukin表示:"我们许多人几十年来的伟大梦想,第一次真正触手可及。"

斯坦福发现量子计算革命性低温晶体

发表于《科学》杂志,斯坦福工程师报告了使用钛酸锶(STO)的突破,这种晶体在低温下变得更加强大而不是恶化。STO展示的电光效应比当今最佳材料(铌酸锂)强40倍,在5开尔文(零下268°C)下显示20倍更强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通过替换晶体内的氧同位素,研究人员实现了4倍的可调性增加。该材料与现有半导体制造兼容,可以晶圆规模生产,非常适合量子计算机中的量子转换器、光开关和机电设备。

普林斯顿大学实现1毫秒量子相干时间

发表于《自然》杂志,普林斯顿研究人员实现了超过1毫秒的量子相干时间 - 比行业标准提高15倍,是之前实验室记录的3倍。采用与现有Google/IBM处理器兼容的钽硅芯片设计,这一突破可能使Willow芯片的性能提升1000倍。研究人员预测:"到本十年末,我们将看到具有科学意义的量子计算机。"

芝加哥大学实现2000-4000公里量子网络

发表于《自然通讯》,研究人员展示了可在2000-4000公里距离上维持的量子纠缠,距离增加了200-400倍。这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突破:不需要建造一台不可能实现的10000量子比特计算机,现在可以将十台1000量子比特的计算机通过跨洲际距离的网络连接起来。微波-光频率转换技术在传输过程中可将相干时间维持10-24毫秒。

Quantinuum Helios: 全球最精确的量子计算机

Quantinuum发布Helios,在所有操作中实现99.921%的门保真度,纠错比率为2:1(98个物理量子比特→94个逻辑量子比特)。之前的假设需要每个逻辑量子比特对应1000-10000个物理量子比特,这代表了500倍的效率提升。尽管逻辑错误率(约10^-4)仍然存在扩展挑战,但这已是全球精度最高的商用量子计算机。

IBM发布Nighthawk和Loon量子处理器

IBM发布了两款新量子处理器,推进其到2029年实现容错量子计算的路线图。IBM Quantum Nighthawk配备120量子比特和218个可调耦合器(提升20%),能够执行比之前处理器复杂30%的量子计算。该架构支持5000个双量子比特门,路线图目标为7500个门(2026年)、10000个门(2027年)和具有15000个门的1000量子比特系统(2028年)。IBM Loon是一款112量子比特处理器,展示了容错量子计算所需的所有硬件元素,包括六向量子比特连接、先进路由层、更长耦合器和"重置小工具"。IBM还建立了量子优势追踪器以展示量子霸权,并宣布300毫米晶圆制造将生产时间减半,同时实现芯片复杂度10倍提升。

芝加哥大学/阿贡实验室 - 分子量子比特计算设计

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杂志》,芝加哥大学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了首个计算方法,可以准确预测和微调铬基分子量子比特中的零场分裂(ZFS)。这一突破使科学家能够通过操纵宿主晶体的几何形状和电场来按规格设计量子比特。该方法成功预测了相干时间,并确定ZFS可以通过晶体电场控制 - 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设计具有特定属性的量子比特的"设计规则"。这代表了从试错法到分子量子系统合理设计的转变。

中国CHIPX光学量子芯片声称比GPU快1000倍

中国公司CHIPX(Chip Hub for Integrated Photonics Xplore)宣布了其声称是世界上首个可扩展的"工业级"光学量子芯片,据称在AI工作负载上比Nvidia GPU快1000倍。该光子芯片在6英寸硅晶圆上容纳1000多个光学组件,据报道已部署在航空航天和金融行业。系统据称可在2周内部署,而传统量子计算机需要6个月,并有可能扩展到100万量子比特。然而,生产良率仍然较低,约为每年12000片晶圆,每片晶圆约350个芯片。注意:关于"比GPU快1000倍"的声称应谨慎对待,因为量子计算优势通常适用于特定问题类别(因式分解、优化)而非通用AI工作负载。

加速威胁的关键技术进展

七个独立的进展领域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汇聚,每项突破都在相互作用,加速推进密码学相关量子计算机的时间表。

1. 稳定性:量子比特保持可用的时长

量子比特需要"存活"足够长的时间来执行计算。最近的进展将这个时间从微秒延长到毫秒,实现了千倍的改进。 最新进展: - 普林斯顿大学1毫秒相干时间(2025年11月):行业标准的15倍,系统性能潜在提升1000倍 - 斯坦福钛酸锶(2025年11月):低温下电光效应强40倍,实现更好的量子比特控制

2. 转换效率:物理量子比特到逻辑量子比特

物理量子比特容易出错,因此需要多个作为备份来创建一个可靠的"逻辑量子比特"。传统估计:每个逻辑量子比特需要1000-10000个物理量子比特。最新突破:低至2:1。更好的比率意味着达到能破解比特币的2330个逻辑量子比特所需的量子比特更少。 最新进展: - Quantinuum Helios(2025年11月):2:1比率(98个物理量子比特→94个逻辑量子比特) - 哈佛/MIT/QuEra(2025年11月):2.14倍低于阈值的纠错,证明了可扩展性

3. 规模:可以构建多少物理量子比特

不同平台实现了不同的规模:中性原子系统(6000+量子比特)、超导系统(1000+量子比特)、捕获离子(接近1000)。更多的量子比特结合更好的转换比率,使密码攻击触手可及。 最新进展: - 哈佛/MIT/QuEra 448原子系统(2025年11月):展示完整容错架构 - 哈佛/MIT/QuEra 3000+量子比特系统(2025年9月):持续运行2小时以上 - IBM Nighthawk/Loon(2025年11月):120和112量子比特,具备先进容错功能 - 中性原子阵列:演示了6100个物理量子比特

4. 可靠性:使系统随着增长而更加稳定

旧问题:添加更多量子比特会使系统更不可靠。新突破:系统现在随着规模扩大变得更可靠。这逆转了一个持续30年的问题,使大型量子计算机真正可以构建。 最新进展: - 哈佛/MIT/QuEra(2025年11月):首个完整容错架构,具有低于阈值的性能 - Quantinuum Helios(2025年11月):2:1纠错比率,99.921%门保真度

5. 速度:操作运行速度

破解比特币需要1260亿次顺序操作。当前系统:数百万次操作。随着更快的门(纳秒到微秒)实现更深入的计算,差距正在缩小。 最新进展: - 超导量子比特:20-100纳秒(Google、IBM) - 捕获离子:1-100微秒(Quantinuum、IonQ)

6. 网络:连接多个量子系统

不需要构建一台不可能实现的10000量子比特计算机,现在可以将十台1000量子比特计算机跨越洲际距离进行联网。 最新进展: - 芝加哥大学(2025年11月):2000-4000公里量子网络(200-400倍改进) - 中国:2000公里以上运行中的量子网络(自2017年起)

7. 合理设计:按规格设计量子比特

从试错法转向具有可预测性能的量子系统计算设计。 最新进展: - 芝加哥大学/阿贡(2025年11月):首个从第一性原理预测分子量子比特性能的计算方法 - 斯坦福钛酸锶(2025年11月):发现针对低温量子操作优化的材料

企业向后量子密码学迁移

在比特币和以太坊急于寻找解决方案的同时,中心化系统已经开始迁移。银行、企业和云提供商正在积极部署后量子密码学,以满足2030-2035年的监管截止日期。技术已经准备就绪,迁移正在进行中。

主要基础设施已完成迁移

Cloudflare(2025年10月):超过50%的互联网流量现在受到后量子加密保护,这是全球最大的PQC部署。Cloudflare的基础设施为数百万网站提供服务,证明PQC在规模化应用中可行且不会出现性能问题。 AWS和埃森哲:推出全面的企业迁移框架,服务于金融机构、政府和财富500强企业。多年分阶段方法解决了完整迁移需要3-5年的现实,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现在就开始为2030年截止日期做准备。

对比

中心化系统:现在通过协调的基础设施更新进行迁移。AWS、Cloudflare、微软、谷歌为其客户管理复杂性。 比特币/以太坊:必须协调数百万独立用户,更新数十亿美元的硬件钱包,达成网络共识,并希望100%参与。这一过程需要5-10年,但甚至还没有开始。 基础设施已经存在。迁移正在进行。传统金融正在准备。加密货币没有。

理解比特币的量子漏洞

什么会被攻破?

比特币使用两种不同的加密系统,它们面临的量子威胁截然不同:

  • SHA-256(挖矿) - 量子抗性:Grover算法仅提供平方级加速。需要数亿个量子比特才能对挖矿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实际上具有量子抗性。
  • ECDSA secp256k1(交易签名) - 易受攻击:Shor算法提供指数级加速。仅需约2330个逻辑量子比特即可完全攻破。极易受到量子计算机攻击。
  • 结果:区块链账本保持安全,但个人钱包余额可能被盗,因为证明所有权的加密签名是脆弱的。
  • 底线:约30%的比特币(约590万枚BTC)已永久暴露加密密钥,攻击者已经在今天收集这些数据,准备将来解密。

两阶段量子威胁

量子威胁分两波到来,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目标日期:

  • 阶段1: CRQC-休眠(2029-2032) - 使用"现在收割,稍后解密"在数小时至数天内破解密钥。目标:休眠/暴露钱包中的约590万枚BTC(P2PK地址中190万枚BTC,重用地址中400万枚BTC,所有Taproot地址)。要求:约1600-2000个逻辑量子比特,计算时间较长。
  • 阶段2: CRQC-活跃(2033-2038) - 在比特币10分钟区块时间内破解密钥。目标:任何交易期间的所有1900多万枚BTC。要求:约2330+个逻辑量子比特,具有高门速度,在10分钟内完成1260亿次操作。
  • 企业目标:IonQ计划到2028年实现1600个逻辑量子比特。IBM目标是到2029年实现200个逻辑量子比特(Starling),到2033年实现2000个(Blue Jay)。Google计划到2029年实现纠错系统。Quantinuum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数百"个逻辑量子比特。

Key Risk: 传统估计假设每个逻辑量子比特需要1000-10000个物理量子比特。Quantinuum已实现2:1的比率。有了网络功能,多个较小的系统现在可以协同工作以实现相同的结果。

比特币钱包漏洞细分

永久暴露(现在收割,稍后解密)

  • 支付到公钥(P2PK):190万枚BTC - 公钥直接记录在UTXO中。无法保护。包括中本聪的约100万枚BTC。
  • 重用地址(所有类型):400万枚BTC - 首次支出后公钥被揭示。任何剩余余额永久处于风险中。
  • 支付到Taproot(P2TR):不断增长的数量 - 地址在接收资金时直接编码公钥。首次接收时立即暴露。
  • 总计永久暴露:约590万枚BTC(流通供应量的28-30%)。比特币核心开发者Pieter Wuille在2019年估计约37%。

临时暴露(10-60分钟窗口)

  • 新鲜的P2PKH、P2WPKH、P2SH、P2WSH:仅在交易期间易受攻击(在内存池中10-60分钟)。
  • 当前安全性:在首次使用前安全。
  • 攻击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完整的Shor算法执行。
  • 保护:永不重用地址(但一旦暴露,保护将永远失效)。

政府警告和强制要求

美国联邦量子安全强制要求

美国政府已发布全面指令,要求所有联邦系统和受监管行业过渡到后量子密码学。

NIST后量子标准

2024年8月

发布三种量子抗性算法:ML-KEM(Kyber)、ML-DSA(Dilithium)、SLH-DSA(SPHINCS+)。

  • 2030年:ECDSA弃用 - 不鼓励用于新系统
  • 2035年:ECDSA禁止 - 禁止在所有联邦系统中使用
  • 现在-2030年:所有机构必须开始迁移规划

影响分析: ECDSA,包括secp256k1,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加密基础。美国政府将在2035年之前正式将此加密技术分类为不安全。这些强制要求将迫使全球政府和受监管机构禁止持有或交易这些资产,除非比特币和以太坊在这些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其复杂的多年升级过程。

NSA要求

CNSA 2.0要求国家安全系统立即开始规划,具体算法要求。必须优先考虑高价值和长生命周期资产。到2035年完成全面过渡。

美联储警告

2025年10月

美联储明确警告量子计算机对加密货币安全构成生存威胁。民族国家正在积极进行"现在收割,稍后解密"攻击。当前的区块链密码学将被完全破解。历史交易数据将被暴露。目前没有主要加密货币受到保护。

国际政府强制要求

盟国正在协调量子安全迁移时间表,一些国家的行动甚至比美国更快。

加拿大

遵循NIST路线图 - ECDSA 2030年弃用,2035年禁止

澳大利亚

更激进的时间表 - 到2030年更新密码标准

"现在收割,稍后解密"攻击

什么是HNDL?

对手已经在今天收集加密区块链数据,计划在量子计算机可用时解密。美联储在2025年10月证实,这些攻击现在正在发生,而不是未来的威胁。

为什么这很重要

  • 过去的交易永远无法追溯性地得到保护 - 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使这成为不可能
  • 隐私现在就已受损,而不是在未来 - 您的交易历史已被收集
  • 今天进行的每笔交易在量子计算机到来时都可能变得脆弱
  • 约30%的比特币(约590万枚BTC)已永久暴露公钥,等待被破解
  • 没有软件更新可以保护这些币 - 它们在数学上注定失败

谁面临风险?

  • 中本聪在支付到公钥地址中的约100万枚BTC
  • 任何曾重用比特币地址的人(400万枚BTC已暴露)
  • 所有Taproot(P2TR)地址持有者 - 密钥在接收资金时立即暴露
  • 无法迁移到量子安全地址的高价值休眠钱包
  • 未来:一旦量子计算机能在10分钟内破解密钥,所有比特币和以太坊用户

紧迫性不容低估

为什么2026年至关重要

NIST要求在2026年开始迁移,以期在量子计算机到来之前完成。数学计算是残酷的:

  • 量子计算机:2029-2032(来自IBM、Google、IonQ、Quantinuum的汇聚时间线)
  • 比特币升级过程:至少4-7年(SegWit仅达成共识就花了2年多)
  • NIST截止日期:2030年弃用,2035年禁止
  • 结论:比特币需要在2-3年前就开始

窗口正在关闭

每天不采取行动都会使情况恶化:

  • 更多交易变得易受HNDL攻击
  • 跨数百万用户的协调挑战不断增长
  • 迁移窗口缩小,而量子计算机呈指数级改进
  • 量子计算机在迁移完成之前到来的风险增加
  • 对手继续收集加密数据以供未来解密

迁移挑战

  • 比特币:迁移需要76-568天的区块空间。需要治理共识(SegWit战争持续数年)。超过7000亿美元的暴露价值。必须在2026年开始,以便在2035年前完成。
  • 以太坊:目前约65%的以太币暴露在量子攻击下。量子抗性签名大37-100倍(gas成本大幅增加)。目标:2027年以太坊3.0具备量子抗性功能。
  • 技术挑战:对于使用哪种量子抗性算法没有共识。需要协调数百万用户。面临签名大小复杂性(大40-70倍)。与加速的量子时间线赛跑。

QRL的不同之处

当比特币和以太坊面临存亡量子威胁并急于寻找解决方案时,QRL从第一天起就具备量子安全性。于2018年6月26日启动 - 主网已运行7年以上。使用NIST批准的XMSS签名(2020年标准化)。多次外部安全审计(Red4Sec、X41 D-Sec)。已经满足NIST 2030/2035截止日期。

无需紧急抢修。无需恐慌驱动的改造。无脆弱的过去。准备好后的计划演进。

参考资料

比特币漏洞分析

企业路线图

行业分析

量子新闻 2025 | 最新量子计算发展与量子抗性区块链更新